探访家乡千年瑶寨——富川福溪村——2010.07山之魂海之韵(凤凰博客)
探访家乡千年瑶寨——富川福溪村——2010.07山之魂海之韵(凤凰博客)
2010年的夏天,小孩放暑假,当父母的也跟着向单位请个假,一起从中山回老家广西贺州市富川县,探望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们。按原定计划,探望老人,顺便带小孩走一走自己出生和生活的那些环境。
远远望去,家乡的那座后背山多么熟悉呀,轮廓还是那样,但因为父老乡亲们都用上了液化气和电,山上的树更茂盛更绿了;父母承包的那坵田的形状没有变样,但田埂上的草更高且显得更嫩;村边的那颗小樟树屹立着,看上去更高更大了,象邻家小孩,多年不见后,有的自己也成了父母,有的已经不认识;门前那条小河仍旧在不紧不慢地唱着那古老的歌谣,但是唱歌的溪水变成了淡绿色,不能饮用了,因为上游的水库养鱼下化肥过多,水变质了;而村上那建落在山脚岩洞口的小庙,平时很少有人进去,冷冷清清让人寒颤,走进去感觉到有新痕迹的,是在庙主人白马神前面的那2垫蒲团,静静的放在那里,是有心人用稻草做的,非常整洁,象虔诚的人们跪在上面为自己或亲人祈福才刚起身离去;年青人们都出去打工了,村里行走的人也比以往少,不时才有分不清辈份的老人身影,老人们用祈盼和疑惑眼神看着我们,有的一下子不知如何称呼他们,这多少有点让自己神态不自然;村上那些散发着霉味的老房子很多都被弃用,有的因为缺少维护,开始慢慢败落,瓦背塌了,象个驼着背的老人,而开了缝墙,便象老人脸上的皱纹,老化的墙体的颜色,象被太阳晒黑且布满老人斑的脸,一转眼就是一幅图,而这一幅幅图里,画着一张张的老脸谱。
和高中同学们一起喝油茶,说起这些感受。他们说:哦,这些虽然可以算你心目中熟悉的老脸谱,但还有更老的超出你想象的脸谱,你去看看就知道了。是呀,常常听县宣传部的哥哥说起我们县以前如何如何,有什么什么的看点,现在同学这么说,回家除了探亲访友外,了解家乡的文化是完全应该的,于是下定决心看一下。
富川山清水秀,风情浓郁。有闻名遐迩的富川八景旅游名胜;被誉为“小桂林”的秀水风光;凤溪民族风情晚会;山水之腴的川岩;古朴雄伟、布局严谨的古明城;饱经沧桑、古色古香的回澜风雨桥和灵溪庙;碧波荡漾、风光旖旎的碧溪湖等。她的风景各异,令人流连忘返,是中外游客心往神驰的旅游胜地。我们决定利用一个下午时间,选择看一看回澜风雨桥和福溪村,到底是什么老法。
广西贺州市富川县朝东镇油沐的福溪村,距县城约40公里,是富川瑶乡的唐宋古寨,它位于秦汉萧贺古道,楚粤通衢旁。始建于唐宋时代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古寨原名叫沱溪,有一涌泉形成一条清澈的溪水,水的源头无法考证,寨周四面环山,据说是因为湖南沱江搬至此地安居而得名,后因村里人才辈出,认为是溪水赐与他们的福气,便改名为福溪村。
进入福溪村,很多的门楼,门楼的门口比较窄而没门,传说无法通过当时姑娘出嫁坐的花轿,因为姑娘不能嫁出村外。门楼有的已残得只剩下一点建筑的痕迹,而部分门楼仍保持一定的完整性,门楼有的门头上标有名,有的门两侧写有对联,有的有画,但都不太全了。
石街旁共有十三个门楼,上面留诗录词,雕龙画凤凰神韵各异,有的至今仍挂着“文魁”、“进士”、“武举”之类的烫金牌匾。牌匾最早的为明朝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,最晚的为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。门楼的左右两旁摆有鼓形石饼,石饼的上下端皆刻有莲花、菊花、蝙蝠等装饰图案,名曰“功德石”,也叫“进士鼓”,听当地的一位80多岁的周姓老人说:他们村历史上出过“进士”就有5人,对于一个小山村来说,是多么的荣耀的事呀。
整个福溪村由长达两里路的大青石板街连贯着,青石板街最独特和让人惊叹的,是两侧均由长方形青石板纵行的镶嵌着,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;石板街中间或旁边很多处有天然石,当地人称之为生根石,石头均没有被凿过,显示了人与自然多么的和谐;而今天的石板街已被磨损并光滑着,有的地方局部明显下陷,上面不时可以看到耕牛行走和留下的印记。
石板街道两旁的民房为唐宋时代结构的红砖青瓦的老式建筑,部分青石台阶步步登高,古旧木门层层深进,木板拼连的铺面,窗台构成的货橱。说到货橱,要追溯到远古的秦始皇,当时为了完成其统一大业,在广西境内修筑“潇贺古道”(秦古道)和“桂州通衢”(兴安灵渠)两大工程,其中“潇贺古道”有一段恰恰从富川经过,长达65公里,据史料记载,当时“古道繁忙,车辙不绝,商贾穿行,货运不息”,是沟通中原与岭南地区文化、商贸的主要脉络。福溪古寨邻近“潇贺古道”,受其影响,福溪立寨后商铺林立,熙攘繁华。作为一个村落,长期以来,除了食盐以外,其余的所需物资基本都是自造。
村中原先有二十四座庙宇,二十四座戏台,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是村旁边的百柱庙。百柱庙是由120根木柱采用穿孔式和抬梁式结构建造的古代寺庙,始建于明永乐11年。原因是后唐末年马楚大王剿灭匪寇,众人为了记念其功德而建,亦称马楚大王庙(马殷庙)。马殷庙到明永乐十一年(公元1413年)拆除,原地重新扩建,到明弘治十二年(公元1499年)扩建更大。整座庙宇皆用质坚如石的古楠,大水杉木,香檀木建成。庙高6.13米,进深21.94米,面宽20.86米,由76根高2—5.5米,直径20—38厘米的粗大圆木柱和44根吊柱、托柱支撑而成,柱上云彩飘悠,蛟龙破雾穿云;斗拱纵横交错,不见一颗钉子。据专家考证,这座庙宇比真武阁还“年长”163年。古庙座落在灵溪河畔,人们又叫它灵溪庙。其木柱均用不同的石墩托离地面,整座庙宇结构严密,气派堂皇,是全国极少见的一座木柱结构的古代寺庙。 仰头看庙的横梁朝地面上有字的痕迹,至今未消褪,可以说是入木三分;2个瓦檐头上不同的头像让人印象深刻。
百柱庙的前面是空地,对面是座戏台。逢重要节日时常有桂剧、京剧、祁剧剧团表演,附近及湖南江永、道州等地的民众,都到这里看戏、对歌、跳舞等庆典活动。村里有较深的文化底蕴,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古宅,周、何、陈、唐、廖等五姓宗族祠堂,墙上字画,木雕图案的花窗门楣,彩绘的梁檐斗拱,门楼的牌匾,建筑的石雕等等,都在诉说着那曾经辉煌的过去。
行至距县城28公里朝东镇沐笼村下花园和三园栎村之间的黄沙河上,有一座回澜桥,其下游500米处有“青龙桥”,同称为鸳鸯风雨桥。回澜风雨桥的名字取自韩愈的《进学解》:“会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之即倒”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,明崇祯十四年(公元1641年)重修,它比驰名中外的三江程阳风雨桥早建300百多年,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回澜桥为三孔石拱桥,石砌、券孔、砖墙、木结构,以石券桥、桥亭和楼阁三者组合而成,并配以彩墨绘画艺术造型,集我国北方的石券桥、南方的亭、古远的阁,四者造型的特点于一体的组合体而成石券廊桥,在全国古建园林中比较独特。由于它历史悠久造型奇美,深受海内外影视名导演的青睐。先后有《茶是故乡浓》《酒是故乡醇》、《韦拔群》、《远征》等影视剧选取风雨桥拍摄外景,风雨桥已成为部分广东及港澳发烧驴友探访之地。
青龙桥与回澜桥有同工异曲妙之处,为单石拱桥。这两座桥里有个美丽的传说,豪山才子何廷枢,年轻英俊,博学多才,文武双全,与隔河相望的双园栎村的瑶族姑娘盘兰芝真情相爱。兰芝美丽灵慧,温柔善良,是富川油沐一带千里挑一的好妹子。正当准备拜盘堂成亲之时,盘兰芝却被皇上派到江南选美的钦差大臣选中,活活拆散了这对同命鸳鸯,将悲痛欲绝的盘兰芝送进皇宫,当了皇妃。为了能与心上人团聚,何廷枢赴京赶考,德中进士,被皇帝御封为八省巡案代帝巡守天下,除奸抗倭,勤政为民,忠君爱国立下不朽功勋。而盘皇妃被选入宫之后,由于她正直善良,爱国爱民,但却受到野心勃勃、擅权误国的蛇蝎女人柳皇妃的妒恨和迫害,被遣出宫回到了瑶乡三园栎村。此时人们讹传何廷枢抗倭已在前线为国捐躯,盘兰芝闻此噩耗悲恸欲绝,便在黄沙河上修建了青龙风雨桥纪念心爱的男人,并在爱桥建成的当天,高叫着何廷枢的名字投入激流滚滚的黄沙河中,以死殉情到天国去寻找她的情郎哥。后来何廷枢回乡省亲,听说了盘兰芝为他建桥殉情的事十分感动,他为了纪念心爱的姑娘,报答她以死殉情的厚意,便在黄沙河的上游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回澜风雨桥。“回澜”即“会兰”,“青龙”即“情浓”,寓含着两人忠贞不二的爱心。回澜桥与青龙桥遥遥相望,厮守圣洁的爱情,将皇妃与巡案的这段真情相爱的风流佳话世代流传,令后人敬佩和赞颂。
风雨桥在富川并不少见,凤溪古瑶寨也有。凤溪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,依山而建的民居红墙黛瓦,背靠都宠岭海拔1857米的北卡山顶,头枕古树参天的观音山,两侧溪水绕村,房屋建筑都是按照明清时期的商业街市而建造的,大门、窗台、屋檐都建造得厚重和精美,许多人家都建有造型奇特的骑羊屋角,墙体配以精美的花鸟彩画,折射出古色古香的韵味。在风雨桥、古戏台、祠堂等立柱、屋檐和墙体上,一首首诗联、题词、彩画和美文映入眼峦,任人品读,古老的建筑和精美的文化一起与世生辉着。
走过福溪千年瑶寨,边看边听着鸳鸯风雨桥的传说,再到富川城北的凤溪村,这一幕幕,一张张不同的老脸谱,多么让人震感,让人回味。可以说,没有这些画面,我们也同样的深爱着自己的家乡,但看到了她们后,让我更有自豪感,让我以后回家的念头更强烈。回家看看吧,相信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。
远远望去,家乡的那座后背山多么熟悉呀,轮廓还是那样,但因为父老乡亲们都用上了液化气和电,山上的树更茂盛更绿了;父母承包的那坵田的形状没有变样,但田埂上的草更高且显得更嫩;村边的那颗小樟树屹立着,看上去更高更大了,象邻家小孩,多年不见后,有的自己也成了父母,有的已经不认识;门前那条小河仍旧在不紧不慢地唱着那古老的歌谣,但是唱歌的溪水变成了淡绿色,不能饮用了,因为上游的水库养鱼下化肥过多,水变质了;而村上那建落在山脚岩洞口的小庙,平时很少有人进去,冷冷清清让人寒颤,走进去感觉到有新痕迹的,是在庙主人白马神前面的那2垫蒲团,静静的放在那里,是有心人用稻草做的,非常整洁,象虔诚的人们跪在上面为自己或亲人祈福才刚起身离去;年青人们都出去打工了,村里行走的人也比以往少,不时才有分不清辈份的老人身影,老人们用祈盼和疑惑眼神看着我们,有的一下子不知如何称呼他们,这多少有点让自己神态不自然;村上那些散发着霉味的老房子很多都被弃用,有的因为缺少维护,开始慢慢败落,瓦背塌了,象个驼着背的老人,而开了缝墙,便象老人脸上的皱纹,老化的墙体的颜色,象被太阳晒黑且布满老人斑的脸,一转眼就是一幅图,而这一幅幅图里,画着一张张的老脸谱。
和高中同学们一起喝油茶,说起这些感受。他们说:哦,这些虽然可以算你心目中熟悉的老脸谱,但还有更老的超出你想象的脸谱,你去看看就知道了。是呀,常常听县宣传部的哥哥说起我们县以前如何如何,有什么什么的看点,现在同学这么说,回家除了探亲访友外,了解家乡的文化是完全应该的,于是下定决心看一下。
富川山清水秀,风情浓郁。有闻名遐迩的富川八景旅游名胜;被誉为“小桂林”的秀水风光;凤溪民族风情晚会;山水之腴的川岩;古朴雄伟、布局严谨的古明城;饱经沧桑、古色古香的回澜风雨桥和灵溪庙;碧波荡漾、风光旖旎的碧溪湖等。她的风景各异,令人流连忘返,是中外游客心往神驰的旅游胜地。我们决定利用一个下午时间,选择看一看回澜风雨桥和福溪村,到底是什么老法。
广西贺州市富川县朝东镇油沐的福溪村,距县城约40公里,是富川瑶乡的唐宋古寨,它位于秦汉萧贺古道,楚粤通衢旁。始建于唐宋时代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古寨原名叫沱溪,有一涌泉形成一条清澈的溪水,水的源头无法考证,寨周四面环山,据说是因为湖南沱江搬至此地安居而得名,后因村里人才辈出,认为是溪水赐与他们的福气,便改名为福溪村。
进入福溪村,很多的门楼,门楼的门口比较窄而没门,传说无法通过当时姑娘出嫁坐的花轿,因为姑娘不能嫁出村外。门楼有的已残得只剩下一点建筑的痕迹,而部分门楼仍保持一定的完整性,门楼有的门头上标有名,有的门两侧写有对联,有的有画,但都不太全了。
石街旁共有十三个门楼,上面留诗录词,雕龙画凤凰神韵各异,有的至今仍挂着“文魁”、“进士”、“武举”之类的烫金牌匾。牌匾最早的为明朝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,最晚的为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。门楼的左右两旁摆有鼓形石饼,石饼的上下端皆刻有莲花、菊花、蝙蝠等装饰图案,名曰“功德石”,也叫“进士鼓”,听当地的一位80多岁的周姓老人说:他们村历史上出过“进士”就有5人,对于一个小山村来说,是多么的荣耀的事呀。
整个福溪村由长达两里路的大青石板街连贯着,青石板街最独特和让人惊叹的,是两侧均由长方形青石板纵行的镶嵌着,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;石板街中间或旁边很多处有天然石,当地人称之为生根石,石头均没有被凿过,显示了人与自然多么的和谐;而今天的石板街已被磨损并光滑着,有的地方局部明显下陷,上面不时可以看到耕牛行走和留下的印记。
石板街道两旁的民房为唐宋时代结构的红砖青瓦的老式建筑,部分青石台阶步步登高,古旧木门层层深进,木板拼连的铺面,窗台构成的货橱。说到货橱,要追溯到远古的秦始皇,当时为了完成其统一大业,在广西境内修筑“潇贺古道”(秦古道)和“桂州通衢”(兴安灵渠)两大工程,其中“潇贺古道”有一段恰恰从富川经过,长达65公里,据史料记载,当时“古道繁忙,车辙不绝,商贾穿行,货运不息”,是沟通中原与岭南地区文化、商贸的主要脉络。福溪古寨邻近“潇贺古道”,受其影响,福溪立寨后商铺林立,熙攘繁华。作为一个村落,长期以来,除了食盐以外,其余的所需物资基本都是自造。
村中原先有二十四座庙宇,二十四座戏台,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是村旁边的百柱庙。百柱庙是由120根木柱采用穿孔式和抬梁式结构建造的古代寺庙,始建于明永乐11年。原因是后唐末年马楚大王剿灭匪寇,众人为了记念其功德而建,亦称马楚大王庙(马殷庙)。马殷庙到明永乐十一年(公元1413年)拆除,原地重新扩建,到明弘治十二年(公元1499年)扩建更大。整座庙宇皆用质坚如石的古楠,大水杉木,香檀木建成。庙高6.13米,进深21.94米,面宽20.86米,由76根高2—5.5米,直径20—38厘米的粗大圆木柱和44根吊柱、托柱支撑而成,柱上云彩飘悠,蛟龙破雾穿云;斗拱纵横交错,不见一颗钉子。据专家考证,这座庙宇比真武阁还“年长”163年。古庙座落在灵溪河畔,人们又叫它灵溪庙。其木柱均用不同的石墩托离地面,整座庙宇结构严密,气派堂皇,是全国极少见的一座木柱结构的古代寺庙。 仰头看庙的横梁朝地面上有字的痕迹,至今未消褪,可以说是入木三分;2个瓦檐头上不同的头像让人印象深刻。
百柱庙的前面是空地,对面是座戏台。逢重要节日时常有桂剧、京剧、祁剧剧团表演,附近及湖南江永、道州等地的民众,都到这里看戏、对歌、跳舞等庆典活动。村里有较深的文化底蕴,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古宅,周、何、陈、唐、廖等五姓宗族祠堂,墙上字画,木雕图案的花窗门楣,彩绘的梁檐斗拱,门楼的牌匾,建筑的石雕等等,都在诉说着那曾经辉煌的过去。
行至距县城28公里朝东镇沐笼村下花园和三园栎村之间的黄沙河上,有一座回澜桥,其下游500米处有“青龙桥”,同称为鸳鸯风雨桥。回澜风雨桥的名字取自韩愈的《进学解》:“会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之即倒”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,明崇祯十四年(公元1641年)重修,它比驰名中外的三江程阳风雨桥早建300百多年,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回澜桥为三孔石拱桥,石砌、券孔、砖墙、木结构,以石券桥、桥亭和楼阁三者组合而成,并配以彩墨绘画艺术造型,集我国北方的石券桥、南方的亭、古远的阁,四者造型的特点于一体的组合体而成石券廊桥,在全国古建园林中比较独特。由于它历史悠久造型奇美,深受海内外影视名导演的青睐。先后有《茶是故乡浓》《酒是故乡醇》、《韦拔群》、《远征》等影视剧选取风雨桥拍摄外景,风雨桥已成为部分广东及港澳发烧驴友探访之地。
青龙桥与回澜桥有同工异曲妙之处,为单石拱桥。这两座桥里有个美丽的传说,豪山才子何廷枢,年轻英俊,博学多才,文武双全,与隔河相望的双园栎村的瑶族姑娘盘兰芝真情相爱。兰芝美丽灵慧,温柔善良,是富川油沐一带千里挑一的好妹子。正当准备拜盘堂成亲之时,盘兰芝却被皇上派到江南选美的钦差大臣选中,活活拆散了这对同命鸳鸯,将悲痛欲绝的盘兰芝送进皇宫,当了皇妃。为了能与心上人团聚,何廷枢赴京赶考,德中进士,被皇帝御封为八省巡案代帝巡守天下,除奸抗倭,勤政为民,忠君爱国立下不朽功勋。而盘皇妃被选入宫之后,由于她正直善良,爱国爱民,但却受到野心勃勃、擅权误国的蛇蝎女人柳皇妃的妒恨和迫害,被遣出宫回到了瑶乡三园栎村。此时人们讹传何廷枢抗倭已在前线为国捐躯,盘兰芝闻此噩耗悲恸欲绝,便在黄沙河上修建了青龙风雨桥纪念心爱的男人,并在爱桥建成的当天,高叫着何廷枢的名字投入激流滚滚的黄沙河中,以死殉情到天国去寻找她的情郎哥。后来何廷枢回乡省亲,听说了盘兰芝为他建桥殉情的事十分感动,他为了纪念心爱的姑娘,报答她以死殉情的厚意,便在黄沙河的上游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回澜风雨桥。“回澜”即“会兰”,“青龙”即“情浓”,寓含着两人忠贞不二的爱心。回澜桥与青龙桥遥遥相望,厮守圣洁的爱情,将皇妃与巡案的这段真情相爱的风流佳话世代流传,令后人敬佩和赞颂。
风雨桥在富川并不少见,凤溪古瑶寨也有。凤溪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,依山而建的民居红墙黛瓦,背靠都宠岭海拔1857米的北卡山顶,头枕古树参天的观音山,两侧溪水绕村,房屋建筑都是按照明清时期的商业街市而建造的,大门、窗台、屋檐都建造得厚重和精美,许多人家都建有造型奇特的骑羊屋角,墙体配以精美的花鸟彩画,折射出古色古香的韵味。在风雨桥、古戏台、祠堂等立柱、屋檐和墙体上,一首首诗联、题词、彩画和美文映入眼峦,任人品读,古老的建筑和精美的文化一起与世生辉着。
走过福溪千年瑶寨,边看边听着鸳鸯风雨桥的传说,再到富川城北的凤溪村,这一幕幕,一张张不同的老脸谱,多么让人震感,让人回味。可以说,没有这些画面,我们也同样的深爱着自己的家乡,但看到了她们后,让我更有自豪感,让我以后回家的念头更强烈。回家看看吧,相信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。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